

【技術】豬場生物安全風險評估
根據生物安全基本原則,對豬場內外進行生物安全風險評估,是現代養(yǎng)豬經常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豬場生物安全風險評估指的是識別威脅養(yǎng)豬生產的一些風險因素,通過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控制,防止或阻斷病原體侵入、侵襲豬群,從而將生物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確保養(yǎng)豬生產的健康、穩(wěn)定。
豬場生物安全是所有疫病預防和控制的基礎,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在當前我國非洲豬瘟疫情嚴峻形勢下,加強規(guī)模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切斷病原傳播鏈條,對于控制、撲滅和根除非洲豬瘟意義重大。
一、生物安全
豬場生物安全又包括外部生物安全和內部生物安全兩部分:
外部生物安全
防止病原微生物通過適當的載體傳入場內和防止場內疫病向外傳播
內部生物安全
控制病原在場內豬群間的水平和垂直傳播
生物安全是一門管理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既包含科學的方法,又包含有效的實踐。其主要內容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內容及方面:豬場選址、豬舍布局、生產模式、洗消站管理、引種控制、主要病原載體進出途徑以及內部生產周轉等。
二、風險評估原則
場外評估
包括地理條件、地勢、養(yǎng)豬密度、其他生物安全危害。
有效隔離
尤其是物理隔離,比如圍墻或圍欄。
緩沖區(qū)設置
每設置一道緩沖區(qū),就多一道保險。
人員的執(zhí)行力
人員的培訓、考核、監(jiān)督與獎懲。
凈污分離
從進大門起,場內所有操作必須嚴格區(qū)分凈區(qū)與污區(qū),并有界限分明的設置。
單向流動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始終遵循單向流動原則:只能由凈區(qū)流向污區(qū)。
當某些操作造成由污區(qū)流向凈區(qū)時,必須進行清洗、消毒和隔離。
定期評估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生物安全體系,必須定期作出評估,才能持續(xù)不斷的改進。
三、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豬場地理位置風險
沒有共用道路,共用溝渠等共用公共設施
豬場周邊沒有農田、草地、灌木以及樹林
周邊豬場沒有生產不穩(wěn)定情況
圍墻風險
圍墻完整沒有漏洞;場外污水不能滲入豬場內;老鼠、流浪貓狗不能進入場內;場外沒有大樹樹枝進入場內
圍墻附近豬舍不得直接與圍墻外接觸(包括空氣流動),更不得利用圍墻作為圈舍的一部分。圍墻與豬舍之間至少保持6米以上的距離。
人員、車輛、物資進出風險
人員做到沐浴更衣?lián)Q鞋、物資密閉熏蒸或烘干或擦拭消毒、車輛清洗消毒烘干檢測等進出場程序完善
每次進出均有專人監(jiān)督,有檢查記錄,必須有準入制度。
規(guī)模風險
豬場生產布局屬于有序型
考慮現存欄豬的數量、類型、所屬規(guī)格
目前疑似病例的類型豬、有成熟的處理預案
充分考慮本場的銷售資源和行情趨勢
水源風險
考慮豬場用水類型以及被污染的可能性
對豬只飲水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測
緊急情況下能立即啟動水消毒設施
從主管線到豬只飲水咀設有多重閥門及消毒措施
飼料風險
當前飼料來源是否安全
飼料本身無污染
飼料包裝無污染
飼料車消毒措施
疑似病例階段進行換料預防
最理想的狀態(tài)采用中轉料塔,隔墻打料。
豬場設計布局風險
隔離區(qū)、生活區(qū)、生產區(qū)獨立分開
嚴格執(zhí)行人員分級進出沐浴更衣?lián)Q鞋流程
每棟豬舍門口設有洗手消毒和腳浴消毒設施
生產線內定員定崗
行走工作路線無交叉風險
豬舍進風端統(tǒng)一
無吸入外界揚塵風險
回顧最近一次滅鼠間隔,場內是否有老鼠活動跡象
場內有完善的驅鳥方案,縮短鳥類停留時間
日常操作漏洞
豬群每天由熟練員工仔細觀察,員工能第一時間發(fā)現豬只異常
治療及免疫針具煮沸消毒嚴格,遵循一豬一針尖原則
回顧最近一次場內豬只流動時間、流動程序是否嚴格消毒、與疑似病例豬的相關性
氣候風險
近期是否有風、雨、高溫、高濕等極端氣候出現、是否有揚塵或廢棄物、有無觀察下雨時場內排水是否暢通
有無豬舍被污染、是否知曉數量、與疑似病例有無相關性
針對高溫高濕天氣提高抗應激措施,高溫時場內給豬沖水
四、其它事項
特別注意
? 如果豬場選址存在重大缺陷,如豬場離交通干道、屠宰場、糞污處理廠、動物交易市場、集貿市場等過近,不推薦飼養(yǎng)。
? 大環(huán)境較差,周邊10公里內養(yǎng)豬密集,疫情不斷,污染面廣,不提倡復養(yǎng)。
來源:養(yǎng)豬職業(yè)經理人
編輯:王茵 校對:王茵
--- END ---
【免責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供讀者參考。版權屬于原作者。
版權所有:天津市圓鼎飼料有限公司 津ICP備19001476號-1